第1316章 一手刀劍,一手儒經
關燈
小
中
大
宮中甬道。
張超和承乾一前一後相差半步走著,承乾還是很不高興,“朕不可能讓他胡來。”
張超笑笑。
他都想不到李世民會想立武氏為太上皇後,簡直出人意料啊。這對老夫少妻簡直是相愛相殺。
從才人立太皇太後,哪怕李世民已經退位,立武氏也確實差不多是他自個的事了。可也得考慮下承乾,畢競他娘以前是皇後。李世民寵武氏,承乾管不著,但想立為皇後,承乾不答應。
正室的地位,應當屬於他娘,哪怕已經去世,這個位置也不能讓別人插腳。再者說,武氏若成太上皇後,那李弘也就算是嫡出了。
“陛下不是已經讓了一步,封武氏太上貴妃也不錯,反正過兩年太上皇和太上貴妃都去美洲了。”
承乾走到一邊涼亭坐下。
“武氏怎麽就把陛下迷的團團轉呢?”承乾不解問。
“上皇現在寂寞啊,而武氏能夠懂上皇心意,算是知音吧。”
······
內閣。
宰相們回來後,都忍不住說武氏不愧媚娘這名字,能媚惑人。上皇也是個了不得的皇帝了,現在居然都讓這個十幾歲的才人迷的五迷三道的,都要立她為太皇太後。
十幾歲的太皇太後,想想都讓人驚嘆。
“也不知道她用的什麽法子。”
“可不,我還記得當初甘露殿裏,她一燭臺砸上皇頭上,可是把上皇砸暈。當時上皇都想提劍砍死她了。”
長孫無忌沖進來的張超道,“大家得問趙王啊,武氏可是在趙王府裏長大的,說不定在趙王這裏學的幾招兵法呢。”
張超也不在意他的玩笑話。
“大家都好有閑情雅意,看來這明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擬好了啊。”
褚遂良連忙道,“還沒呢,各部爭的厲害,這總預算就這麽多,可處處都要開支,往哪邊傾斜也不好弄,正頭痛呢。”
“軍費開支肯定得多留點,明年用兵的地方多,得早做預留。雖然咱們九個,每個人都有一筆特別預算,但這個得用在最關鍵的時候堵窟窿的。”
對於朝廷主政的內閣來說,維持朝廷的安穩運轉當然是首要的。而朝廷運轉最重要的當然是收稅和花錢了。
收稅,保證明年的稅賦收入。朝廷今年做出的財收預算是明年預計收入一個億,這其中兩稅的農業稅收部分是固定的,朝廷早些年前就公布了永不加賦。
因此哪怕這些年朝廷開墾的邊地新耕地越來越多,也有許多過了免賦減賦期,可朝廷早定下了兩稅中田賦的總量是不變的。因此納賦的田越多,每年每畝田的賦卻更少。
不過現在也沒有誰說要取消這個田賦固定,畢竟永不加賦的口號喊出來,還是深得百姓愛護的。
每畝田賦減少,百姓負擔也確實是減輕。
再說了,朝廷大頭稅收還是在工商、海關常關、專賣等這幾方面,這才是大頭。
一個田賦的永不加賦,其實一年也沒少收多少,但卻獲得了大唐無數農民百姓的稱讚,這也是非常值得的。
一年一億的稅賦收入,相當的驚人。
能夠保持這個財收,除了工商興盛之外,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改革之初,朝廷就定下了官紳貴族一體納稅的這個制度。
在大唐,雖然貴族成千上萬,官吏數量如今更是龐大,士人階層也是相當的驚人,可他們都沒有如明朝一樣獲得什麽免稅免役特權。
大唐的役都折錢,大唐的稅都明擺在那,不可能免稅的。
連張超這個大唐第一貴族,都是納稅先進戶,從沒有偷稅漏稅。灞上張家家大業大,那麽多的產業,每年向朝廷納的稅,也是相當的巨大,但卻沒少過。
對張超來說,其實張家經營產業,已經占了許多優勢,許多產業甚至都是壟斷性的經營,利潤很高,沒必要卻逃那點稅,他只是會讓自家的賬房合理的避稅而已。
避稅是可以的,但偷逃不行。
想想大明朝,中明以後,海貿興起,工商大興,資本萌芽。可是朝廷卻窮的叮鐺響,為何,就是有太多特權階層的偷稅逃稅了。
最有錢的那些人都不交稅,每年朝廷的巨大開支都壓在最沒窮的那些窮老百姓身上,還動不動加征加派,地方上也各種攤派火耗,結果就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農民起義,葬送大明了。
大唐給勳戚貴族們分封,給他們領地一半的稅賦收入,可以說也是讓貴族們願意納稅的一個交換了。
不過一年一個億的收入雖多,可朝廷的開支也大。
貞觀十四年的累積,從過去的國庫空空,到如今國庫裏存錢折銅一億貫。
李世民留下的底子還是很厚的。
只是當初被張超坑了一次,朝廷空有各種金磚銀錠銅錠,各種絹布糧食,卻一時不能變現兌付百姓的紙鈔,加之應對失措,最後若出了金融危機。
而南軍入京後,李記各地錢莊秘密藏起來的那些錢就都拿了出來,加上朝廷各地的錢,迅速的平息了這場金融動蕩。
如今朝廷貨幣改革,一改過去全面流通紙鈔的辦法,而是鈔幣兼行。一面是把如今四大商業銀行的印鈔權加大兼管,雖然還能印鈔,可紙鈔發行準備金卻提高了,貸款準備金同樣提高許多。
另一方面,朝廷不停的鑄造新的金銀銅元寶,又回收舊錢,讓各地的民眾對市場的信心不斷加強。
張超主持的內閣,如今的一個根本預算制度,就是量入為出。朝廷每年會先做出一個來年的財收預估,然後把其中的九成拿出做明年的財政支出預算。剩下一成,存入國庫做為儲備。
貞觀這些年來一直是這樣,才積蓄了一個億。
一億財收,九千萬支出,其中八千萬直接做預算,剩下一千萬是劃給九位內閣宰相。
當然不是給他們私分,是每人掌握一筆做為宰相特別預算資金,用以各自分管的那一塊的緊急調用資金。
比如分管兵部的宰相,他手裏有一百萬貫特別預算。萬一第二年的軍費預算超支了,這個時候就得從他的這筆錢裏先調用。若是還不夠,那還有次輔和首輔的特別預算款。
張超身為首輔,手裏有兩百萬特別預算。
宰相手裏的這一千萬,看似多,但要用來最後調劑,也是很緊張的。畢竟,每次做預算的時候,看似做的差不多,可每年最後總是各種請款的地方層出不窮,最後一年勉強能夠不超總預算就不錯了。
實在超了,就只能從國庫裏填補虧空。
若不是靠這種支出預算嚴格控制,朝廷各處開支沒有控制,亂上項目,那別說一年一億收,一年兩億收肯定也會不夠的。
大唐疆域越大,官吏數量也越多,軍隊數量也同樣多,每年的官吏俸祿,軍隊糧餉的開支相當龐大。
而一旦打戰,往往軍費預算就要失控超額。若不是現在還有諸侯們的領地稅賦可以稍填補一點,加之國庫的豐盈,張超也沒口氣敢說打這個打那個的。
今年信度的戰爭還在打。
而明年與薛延陀,與朝鮮半島上的新羅、百濟,還有與南洋的真臘,這三個地方都是已經做了決定,要開戰的。
四處戰場,這起碼得用兵二十萬,甚至是三十萬軍,動用民夫五十萬左右。
軍費的開支是相當大的,若是不能打贏,通過繳獲戰利品等填補一些開支,朝廷也是打不起這仗的。
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。
而張超當的是大唐六千萬人的家,他手上的開支預算最低也是以萬貫計算的。
供養宮廷皇家的開銷、供養軍隊的開銷、供養官和吏的開銷,這是三大常項開支,但這三項都比不過打仗。
大炮一響,黃金萬兩。
每次一打仗,這錢真如流水一樣。
好在大唐現在還沒打過虧本的仗,打仗最後基本上還能有的賺。奪取土地、人口、牲畜等財產,如果打的快,開支更少賺的更多。
也正因為此,所以現在就連房玄齡等中樞宰相,也並不反對對外用兵。反正打仗還能轉移下矛盾,甚至能夠賺點外塊,何樂不為。
張超此前推出的軍改,把府兵改成常備軍,軍費的開銷提高,但還是能得到通過,還是因為軍隊能賺錢,軍費朝廷供應的起。
要是沒錢,打仗虧本,皇帝和宰相們早就反對了。
“明年的教育支出預算應當提高一些,六年義務教育要全面推行。同時,要拿出專項資金,繼續對百姓掃盲,推廣官話。尤其是對於那些歸附的蠻夷,他們既然入了我大唐的籍,那以後就是大唐的百姓,就是漢人。可我們總不能讓這些新漢人連漢話都不算說,漢字不會認。”
“必須保證十年之內,這些人不但移風易俗,換漢家衣冠,也得保證他們以後說漢話寫漢字。”
張超還提出要求,就是如蘇毗、契丹、奚這樣的自治領,薛延陀、新羅、百濟這樣的藩屬國,也要在他們境內建立漢家小學,推行漢化教育。如信度、漠南等那些邊疆貴族領,蕃漢雜居,蕃人較多,越發的要保證學校的數量,還要保證教員老師們的數量和質量。
“一手刀劍,一手儒經,這是我們擴張的基本。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張超和承乾一前一後相差半步走著,承乾還是很不高興,“朕不可能讓他胡來。”
張超笑笑。
他都想不到李世民會想立武氏為太上皇後,簡直出人意料啊。這對老夫少妻簡直是相愛相殺。
從才人立太皇太後,哪怕李世民已經退位,立武氏也確實差不多是他自個的事了。可也得考慮下承乾,畢競他娘以前是皇後。李世民寵武氏,承乾管不著,但想立為皇後,承乾不答應。
正室的地位,應當屬於他娘,哪怕已經去世,這個位置也不能讓別人插腳。再者說,武氏若成太上皇後,那李弘也就算是嫡出了。
“陛下不是已經讓了一步,封武氏太上貴妃也不錯,反正過兩年太上皇和太上貴妃都去美洲了。”
承乾走到一邊涼亭坐下。
“武氏怎麽就把陛下迷的團團轉呢?”承乾不解問。
“上皇現在寂寞啊,而武氏能夠懂上皇心意,算是知音吧。”
······
內閣。
宰相們回來後,都忍不住說武氏不愧媚娘這名字,能媚惑人。上皇也是個了不得的皇帝了,現在居然都讓這個十幾歲的才人迷的五迷三道的,都要立她為太皇太後。
十幾歲的太皇太後,想想都讓人驚嘆。
“也不知道她用的什麽法子。”
“可不,我還記得當初甘露殿裏,她一燭臺砸上皇頭上,可是把上皇砸暈。當時上皇都想提劍砍死她了。”
長孫無忌沖進來的張超道,“大家得問趙王啊,武氏可是在趙王府裏長大的,說不定在趙王這裏學的幾招兵法呢。”
張超也不在意他的玩笑話。
“大家都好有閑情雅意,看來這明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擬好了啊。”
褚遂良連忙道,“還沒呢,各部爭的厲害,這總預算就這麽多,可處處都要開支,往哪邊傾斜也不好弄,正頭痛呢。”
“軍費開支肯定得多留點,明年用兵的地方多,得早做預留。雖然咱們九個,每個人都有一筆特別預算,但這個得用在最關鍵的時候堵窟窿的。”
對於朝廷主政的內閣來說,維持朝廷的安穩運轉當然是首要的。而朝廷運轉最重要的當然是收稅和花錢了。
收稅,保證明年的稅賦收入。朝廷今年做出的財收預算是明年預計收入一個億,這其中兩稅的農業稅收部分是固定的,朝廷早些年前就公布了永不加賦。
因此哪怕這些年朝廷開墾的邊地新耕地越來越多,也有許多過了免賦減賦期,可朝廷早定下了兩稅中田賦的總量是不變的。因此納賦的田越多,每年每畝田的賦卻更少。
不過現在也沒有誰說要取消這個田賦固定,畢竟永不加賦的口號喊出來,還是深得百姓愛護的。
每畝田賦減少,百姓負擔也確實是減輕。
再說了,朝廷大頭稅收還是在工商、海關常關、專賣等這幾方面,這才是大頭。
一個田賦的永不加賦,其實一年也沒少收多少,但卻獲得了大唐無數農民百姓的稱讚,這也是非常值得的。
一年一億的稅賦收入,相當的驚人。
能夠保持這個財收,除了工商興盛之外,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改革之初,朝廷就定下了官紳貴族一體納稅的這個制度。
在大唐,雖然貴族成千上萬,官吏數量如今更是龐大,士人階層也是相當的驚人,可他們都沒有如明朝一樣獲得什麽免稅免役特權。
大唐的役都折錢,大唐的稅都明擺在那,不可能免稅的。
連張超這個大唐第一貴族,都是納稅先進戶,從沒有偷稅漏稅。灞上張家家大業大,那麽多的產業,每年向朝廷納的稅,也是相當的巨大,但卻沒少過。
對張超來說,其實張家經營產業,已經占了許多優勢,許多產業甚至都是壟斷性的經營,利潤很高,沒必要卻逃那點稅,他只是會讓自家的賬房合理的避稅而已。
避稅是可以的,但偷逃不行。
想想大明朝,中明以後,海貿興起,工商大興,資本萌芽。可是朝廷卻窮的叮鐺響,為何,就是有太多特權階層的偷稅逃稅了。
最有錢的那些人都不交稅,每年朝廷的巨大開支都壓在最沒窮的那些窮老百姓身上,還動不動加征加派,地方上也各種攤派火耗,結果就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農民起義,葬送大明了。
大唐給勳戚貴族們分封,給他們領地一半的稅賦收入,可以說也是讓貴族們願意納稅的一個交換了。
不過一年一個億的收入雖多,可朝廷的開支也大。
貞觀十四年的累積,從過去的國庫空空,到如今國庫裏存錢折銅一億貫。
李世民留下的底子還是很厚的。
只是當初被張超坑了一次,朝廷空有各種金磚銀錠銅錠,各種絹布糧食,卻一時不能變現兌付百姓的紙鈔,加之應對失措,最後若出了金融危機。
而南軍入京後,李記各地錢莊秘密藏起來的那些錢就都拿了出來,加上朝廷各地的錢,迅速的平息了這場金融動蕩。
如今朝廷貨幣改革,一改過去全面流通紙鈔的辦法,而是鈔幣兼行。一面是把如今四大商業銀行的印鈔權加大兼管,雖然還能印鈔,可紙鈔發行準備金卻提高了,貸款準備金同樣提高許多。
另一方面,朝廷不停的鑄造新的金銀銅元寶,又回收舊錢,讓各地的民眾對市場的信心不斷加強。
張超主持的內閣,如今的一個根本預算制度,就是量入為出。朝廷每年會先做出一個來年的財收預估,然後把其中的九成拿出做明年的財政支出預算。剩下一成,存入國庫做為儲備。
貞觀這些年來一直是這樣,才積蓄了一個億。
一億財收,九千萬支出,其中八千萬直接做預算,剩下一千萬是劃給九位內閣宰相。
當然不是給他們私分,是每人掌握一筆做為宰相特別預算資金,用以各自分管的那一塊的緊急調用資金。
比如分管兵部的宰相,他手裏有一百萬貫特別預算。萬一第二年的軍費預算超支了,這個時候就得從他的這筆錢裏先調用。若是還不夠,那還有次輔和首輔的特別預算款。
張超身為首輔,手裏有兩百萬特別預算。
宰相手裏的這一千萬,看似多,但要用來最後調劑,也是很緊張的。畢竟,每次做預算的時候,看似做的差不多,可每年最後總是各種請款的地方層出不窮,最後一年勉強能夠不超總預算就不錯了。
實在超了,就只能從國庫裏填補虧空。
若不是靠這種支出預算嚴格控制,朝廷各處開支沒有控制,亂上項目,那別說一年一億收,一年兩億收肯定也會不夠的。
大唐疆域越大,官吏數量也越多,軍隊數量也同樣多,每年的官吏俸祿,軍隊糧餉的開支相當龐大。
而一旦打戰,往往軍費預算就要失控超額。若不是現在還有諸侯們的領地稅賦可以稍填補一點,加之國庫的豐盈,張超也沒口氣敢說打這個打那個的。
今年信度的戰爭還在打。
而明年與薛延陀,與朝鮮半島上的新羅、百濟,還有與南洋的真臘,這三個地方都是已經做了決定,要開戰的。
四處戰場,這起碼得用兵二十萬,甚至是三十萬軍,動用民夫五十萬左右。
軍費的開支是相當大的,若是不能打贏,通過繳獲戰利品等填補一些開支,朝廷也是打不起這仗的。
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。
而張超當的是大唐六千萬人的家,他手上的開支預算最低也是以萬貫計算的。
供養宮廷皇家的開銷、供養軍隊的開銷、供養官和吏的開銷,這是三大常項開支,但這三項都比不過打仗。
大炮一響,黃金萬兩。
每次一打仗,這錢真如流水一樣。
好在大唐現在還沒打過虧本的仗,打仗最後基本上還能有的賺。奪取土地、人口、牲畜等財產,如果打的快,開支更少賺的更多。
也正因為此,所以現在就連房玄齡等中樞宰相,也並不反對對外用兵。反正打仗還能轉移下矛盾,甚至能夠賺點外塊,何樂不為。
張超此前推出的軍改,把府兵改成常備軍,軍費的開銷提高,但還是能得到通過,還是因為軍隊能賺錢,軍費朝廷供應的起。
要是沒錢,打仗虧本,皇帝和宰相們早就反對了。
“明年的教育支出預算應當提高一些,六年義務教育要全面推行。同時,要拿出專項資金,繼續對百姓掃盲,推廣官話。尤其是對於那些歸附的蠻夷,他們既然入了我大唐的籍,那以後就是大唐的百姓,就是漢人。可我們總不能讓這些新漢人連漢話都不算說,漢字不會認。”
“必須保證十年之內,這些人不但移風易俗,換漢家衣冠,也得保證他們以後說漢話寫漢字。”
張超還提出要求,就是如蘇毗、契丹、奚這樣的自治領,薛延陀、新羅、百濟這樣的藩屬國,也要在他們境內建立漢家小學,推行漢化教育。如信度、漠南等那些邊疆貴族領,蕃漢雜居,蕃人較多,越發的要保證學校的數量,還要保證教員老師們的數量和質量。
“一手刀劍,一手儒經,這是我們擴張的基本。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